他說:「因為中國一直有能力持續提供疫苗使得他們可以展開全民免疫計劃。
」 根據《衛報》指出,最新一份民調顯示,只有11%的受訪者認為,他們所有身份證件上登載的姓名和性別等資料讓他們完全滿意,近三分之一受訪者都指出,如果他們表現的性別特質和證件上的性別或姓名不符時,他們會被拒絕使用社會福利、服務,甚至受到口頭騷擾或毆打。布林肯發布聲明說:「國務院致力於促進所有人的自由、尊嚴和平權,包括LGBTQI+人士在內。
」 目前大約68個國家仍然將同性戀定為違法行為,其中大多數是中東、東南亞和非洲的穆斯林國家。不過GLAAD組織的經理歐哈拉(Mary Emily OHara) 向《今日美國》表示,當跨性別、非二元認同者或雙性人在旅行時,因為無法獲得準確、適當的身份證明文件,更可能會遇到安全問題。《今日美國》報導,美國推動LGBTQI+權益的人權運動組織 (Human Rights Campaign)對該政策表示讚賞,稱它們將降低弱勢群遭受歧視、騷擾和暴力的風險,該組織主席戴維 (Alphonso David) 表示,「這是LGBTQI+在美國取得平等權利的重要一步,將賦權予數百萬公民,使他們在國內外旅遊時都更加有信心不會被歧視,因為美國承認他們的性別認同。另一方面,台灣則是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亞洲國家,在2019年5月17日,通過《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》,賦予同志伴侶得以結婚的法律依據,其他的亞洲國家如中國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越南等國家,對同性戀者則依然不甚友善。」 國務院並未說明X的性別選項何時會開始使用,只表示相關部門正著手評估達成這項目標的最佳做法。
」 LGBTQI+友善政策的一小步 雖然該法案還沒有實施的具體時程,但這顯示了美國在LGBTQI+議題上已向前跨了一大步。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在官方文件上提供男性和女性以外的選項,包括澳洲、尼泊爾、加拿大、阿根廷、印度、丹麥、冰島、荷蘭和紐西蘭等的護照皆然。儘管政府頒布了防疫照顧假,但在醫療人力吃緊的狀況下,前線醫療人員很難暫離崗位,更別說一旦請了假,還可能招致無情且傲慢的罵名。
過往各大醫院的基層醫護經常會被主管要求特別關注VIP病人,或面臨民意代表用選民服務的名義來「喬病床」,在高壓力的防疫工作之餘,還得面臨如此不合理的要求,這不僅僅打擊醫療人員的士氣,也相當忽視醫療人員的專業判斷。哈佛教學醫院發現(註一),醫護群聚感染多半非因直接與確診病患接觸,而是來自盛行率高的社區感染,荷蘭的病毒序列研究也顯示(註二)醫護有較大的可能是在社區受到感染。並非每人都能在家中規劃出一人一室的起居空間,在居住成本較高的雙北來說尤其如此。隨著戰線拉長,如何解決上述的幼兒照顧問題以及缺乏工作場所返家的中繼站,是讓前線醫療工作者無後顧之憂重要的關鍵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私下違規替肝基會、診所志工打疫苗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日表示,全案將交由司法單位徹查,釐清究竟是哪些人被通知前往施打,還原真相,並追究相關人員應負的法律責任。依據AZ疫苗的仿單和WHO的指引,都建議在12週內接種完第二劑,指揮中心及地方政府目前是否有方案來確保施打第一劑AZ近12週的醫護人員,也都能夠施打到第二劑?目前我們還在苦苦等待
美俄過招:「戰略忍耐」對上「槓桿戰略」 從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邊境開始,這隻北極熊並不是要挑事發戰帖,而是要看美國如何領軍「北約」(NATO)來因應可能重蹈2014年的情節,當時雖然歐美聯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,嚴詞批評也沒有少過,但美國沒有擴大軍事壓制的動作,甚至刻意壓低沒有必要的爭鋒相對,這給了「拜普會」可能成局的想像。俄羅斯也不會跟中國割袍斷義,習普兩人過去也是見了好幾次面,算是有稱兄道弟的情誼,但國際政治終究是現實主義,沒有永遠的敵人,也不會有永遠的的朋友。面對中國崛起及當前國際現勢,普亭在美中俄三邊關係的有限理性選擇,就是保持著不對等距離的交往策略,由此來看,中俄關係恐怕是「短多長空」罷了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處在美中對峙期間的俄羅斯,拜登與普亭兩人見了面又發聯合聲明,說不上會攜手合作,但至少重新展開外交對話,雙邊關係有了止跌回升的機會。
對外來說,這場「習普會」要畫出中俄戰略合作的意象,表現出力抗美國民主聯盟的態勢,目標當然是那些被中國餵養的弱小國家。這場美中對抗的戰場,中國當然也會想拉幫結派抗衡美國,果不其然,中俄元首峰會成了力挽狂瀾的選項,只是礙於時間緊迫,「習普會」僅能倉促以視訊會晤形式登場,相較於「拜普會」在歐洲擺陣對話,甚至出乎預料提出聯合聲明,相較之下「習普會」就顯得遜色。不過,劇情沒有這樣演出,顯然習近平想要的天子居高臨下「朝貢夢」並不順遂,也正因為少了好大喜功的場面,極不符合中共近年來的調性,更能觀察出事有蹊蹺,否則以普亭所謂的「兩國關係歷史新高」,應當親身出席中共的盛大活動才能顯得有義氣、有溫暖,一場視訊會晤快快上架草草結束,其實就是不想讓自己陷得太深。中國近年來透過「一帶一路倡議」在歐亞地區圈地插旗立威,雖然引來誹議,但確實也擴大了區域政經的影響力,不過,這正是踩進了俄羅斯的後花園,難道作為前蘇聯重要繼承國的俄羅斯會看不出來?更不用說俄羅斯內部也有擔憂過度依賴中國經濟的聲音,普亭也早搭建起「大歐洲計畫」。
面子與裡子:一場硬上的視訊會晤 當然,對習近平而言,「習普會」有著內外有別的戰略目的,對內交代中國的國際處境並不孤單,還有舊冷戰時期的老大哥相挺,至少不是孤軍奮戰。務虛跟務實:習普會和拜普會立高下 該如何突破僵局,想必還是要仰賴俄羅斯來配合演出,只是普亭(Vladimir Putin,港譯「普京」)才剛結束在瑞士與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的見面會,美俄峰會還發布了聯合聲明,這看在習近平眼裡恐怕不是滋味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其實,如果以最高戰略角度來看,「習普會」並不急著提前亮相,7月1日當天的建黨百年慶典,來個多國領導人登門祝賀的畫面,然後規劃個幾場「元首峰會」的場邊會,這樣不就可以喜上加喜,何樂而不為?。面對近期美國步步逼近的圍堵策略,中國實在很悶,尤其今年中共進入建黨後的第一個百年,卻處在相當不利的國際情勢,更讓一心想續掌黨政領導地位的習近平臉上無光。
直到6月下旬的「歐盟峰會」(The Euro Summit)前,法德兩國元首建議可以舉辦歐盟與俄羅斯的峰會,縱然結果被其他歐盟成員國否決,但這完全凸顯出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影響力,也強化了普亭擘劃俄羅斯對外戰略的重新盤整。中俄關係短多長空:各取所需到各懷鬼胎 持平而論,俄羅斯確實是中國力抗外部壓力的最佳夥伴,而且都有著和美國不共戴天的仇恨,而且習普兩人也有「強人統治」的惺惺相惜,但要普亭毫無保留的力挺到底,這也是不太實際的幻想,畢竟中國對俄羅斯並不是全然沒有威脅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,雖然會後確定延長《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》,但這早在今年三月兩國外長會晤時便已提出,了無新意,與「拜普會」取得管制武器共識相比,美、中、俄的大國格局高下立判,「務實」與「務虛」的差別,反而成就了俄羅斯的槓桿角色美俄過招:「戰略忍耐」對上「槓桿戰略」 從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邊境開始,這隻北極熊並不是要挑事發戰帖,而是要看美國如何領軍「北約」(NATO)來因應可能重蹈2014年的情節,當時雖然歐美聯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,嚴詞批評也沒有少過,但美國沒有擴大軍事壓制的動作,甚至刻意壓低沒有必要的爭鋒相對,這給了「拜普會」可能成局的想像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,雖然會後確定延長《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》,但這早在今年三月兩國外長會晤時便已提出,了無新意,與「拜普會」取得管制武器共識相比,美、中、俄的大國格局高下立判,「務實」與「務虛」的差別,反而成就了俄羅斯的槓桿角色。面對近期美國步步逼近的圍堵策略,中國實在很悶,尤其今年中共進入建黨後的第一個百年,卻處在相當不利的國際情勢,更讓一心想續掌黨政領導地位的習近平臉上無光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其實,如果以最高戰略角度來看,「習普會」並不急著提前亮相,7月1日當天的建黨百年慶典,來個多國領導人登門祝賀的畫面,然後規劃個幾場「元首峰會」的場邊會,這樣不就可以喜上加喜,何樂而不為?。俄羅斯也不會跟中國割袍斷義,習普兩人過去也是見了好幾次面,算是有稱兄道弟的情誼,但國際政治終究是現實主義,沒有永遠的敵人,也不會有永遠的的朋友。
中俄關係短多長空:各取所需到各懷鬼胎 持平而論,俄羅斯確實是中國力抗外部壓力的最佳夥伴,而且都有著和美國不共戴天的仇恨,而且習普兩人也有「強人統治」的惺惺相惜,但要普亭毫無保留的力挺到底,這也是不太實際的幻想,畢竟中國對俄羅斯並不是全然沒有威脅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處在美中對峙期間的俄羅斯,拜登與普亭兩人見了面又發聯合聲明,說不上會攜手合作,但至少重新展開外交對話,雙邊關係有了止跌回升的機會。
這場美中對抗的戰場,中國當然也會想拉幫結派抗衡美國,果不其然,中俄元首峰會成了力挽狂瀾的選項,只是礙於時間緊迫,「習普會」僅能倉促以視訊會晤形式登場,相較於「拜普會」在歐洲擺陣對話,甚至出乎預料提出聯合聲明,相較之下「習普會」就顯得遜色。對外來說,這場「習普會」要畫出中俄戰略合作的意象,表現出力抗美國民主聯盟的態勢,目標當然是那些被中國餵養的弱小國家。
面子與裡子:一場硬上的視訊會晤 當然,對習近平而言,「習普會」有著內外有別的戰略目的,對內交代中國的國際處境並不孤單,還有舊冷戰時期的老大哥相挺,至少不是孤軍奮戰。不過,劇情沒有這樣演出,顯然習近平想要的天子居高臨下「朝貢夢」並不順遂,也正因為少了好大喜功的場面,極不符合中共近年來的調性,更能觀察出事有蹊蹺,否則以普亭所謂的「兩國關係歷史新高」,應當親身出席中共的盛大活動才能顯得有義氣、有溫暖,一場視訊會晤快快上架草草結束,其實就是不想讓自己陷得太深。務虛跟務實:習普會和拜普會立高下 該如何突破僵局,想必還是要仰賴俄羅斯來配合演出,只是普亭(Vladimir Putin,港譯「普京」)才剛結束在瑞士與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的見面會,美俄峰會還發布了聯合聲明,這看在習近平眼裡恐怕不是滋味。直到6月下旬的「歐盟峰會」(The Euro Summit)前,法德兩國元首建議可以舉辦歐盟與俄羅斯的峰會,縱然結果被其他歐盟成員國否決,但這完全凸顯出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影響力,也強化了普亭擘劃俄羅斯對外戰略的重新盤整。
面對中國崛起及當前國際現勢,普亭在美中俄三邊關係的有限理性選擇,就是保持著不對等距離的交往策略,由此來看,中俄關係恐怕是「短多長空」罷了。中國近年來透過「一帶一路倡議」在歐亞地區圈地插旗立威,雖然引來誹議,但確實也擴大了區域政經的影響力,不過,這正是踩進了俄羅斯的後花園,難道作為前蘇聯重要繼承國的俄羅斯會看不出來?更不用說俄羅斯內部也有擔憂過度依賴中國經濟的聲音,普亭也早搭建起「大歐洲計畫」
更嚴重的是,沒有意識到議會是一個監督者,對於行政體系的說法(即使是公務秘密)絕不能照單全收,甚至要設法突破。如果真涉及偵查不公開,為何政風處自己可以查,但是議會不能看?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被引用的中央立法院法規,本身也混亂不堪 市府說政風處報告是機密資料,議長因此循陋習指定場所限閱。
診所打疫苗有無符合中央規定順序,也不可能有甚麼外交、軍事、情報機密。內政部推論過程做了二次否定,認為第一,就算大法官釋字325有立法院文件調閱權,也是中央,地方議會尚無規定。
但指定場所限閱其實是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》的規定,該法是立法院自行限縮憲法上的文件調閱權,地方議會比照辦理大有問題。第二,就算地方議會有相關規定,議會的調閱權也不等於議員個人的調閱權。可是議會監督涉及到中央地方政治制度理念不同,中央不會替地方議會著想最佳方案,地方議會實需積極突破,才能建立合乎當今人民期盼的民主監督力道。機密更是奇怪的說法,偵查不公開和國家機密保護法市府都講。
府會關係制度法治不健全,得益的自然是行政權,議會做強力監督缺乏基礎,連帶市民知的權利就受蒙蔽。市府錯引法規,把市議會當立法院 市府引用內政部解釋函文(備註),是地方詢問內政部,地方議員有沒有文件調閱權。
但以地方政務而言,這三個條件會跟中央一模一樣?比照沒有道理,政風報告卻已經關在議長室。現行民意代表個人行使之職權,一般僅有出席權、發言權、表決權、質詢權等,是故民意代表個人尚無得行使文件調閱權之法律依據。
雖然過去議會專案小組,也有如同此次送議長辦公室限閱30分鐘的作法,然而,那是專案小組的決議,並非議長獨斷。市府把函釋凹成調閱文件需要指定處所限閱,事實卻是函釋是在講個別議員沒有文件調閱權,完全沒有提到限制地點時間閱覽文件。